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意识,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倡导科学防艾理念,我校2025年3月开展了系列防艾主题教育活动。携手云南省性病艾滋病学会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驿站的平台优势,共同探索趣味游戏、“同伴教育”在高校禁毒防艾及性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破局之道;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艾滋病防治及性健康教育主题讲座,系统讲解生殖健康及艾滋病防治知识。3月系列活动多线并行,有效提升青年学生健康防护意识,累计覆盖师生10000余人。
学校结合《艾滋病防治条例》要求,精心编印《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宣教资料,依托各级禁毒委、疾控局等官方科普宣传材料。在春季学期开学3月向全校师生员工发放宣传手册10000余份,实现开学防艾教育全覆盖。手册内容涵盖HIV传播途径、安全套规范使用步骤、暴露后预防用药指引、性病预防等实用知识,帮助师生筑牢防艾防线。
规划引领剖析深,创新“同伴教育”效果明
3月11日,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李小米老师走进云南艺术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驿站,由各学院在优秀班干部中推荐出来的“防艾大组长”,参与到防艾“同伴教育”培训中。依据《全面性教育技术指南》及参训人员知识需求规划培训内容,深入剖析高校防艾教育现状与挑战。创新培训形式,设置头脑风暴,鼓励参训人员分享见解,探讨防艾教育痛点与提升途径,重点关注青少年“同伴教育”方法论等话题。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开展情景模拟与防艾脱口秀等实操训练,通过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形式提升参训人员防艾知识理解与教育技能,拓宽防艾教育广度与深度,确保“防艾大组长”开展“同伴教育”时,能够传递专业、准确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要点和技能。




专家领航话健康,校医护航筑防线
3月20日,艾滋病防治及性健康教育主题讲座在校园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采用“专家授课+校医联动”模式,旨在提升师生对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防治的认知和行动力。讲座中,昆明医科大学韩云涛教授以“性病与生殖健康”为主题,结合青年群体特点,讲解了性传播疾病及人工流产的危害、预防措施及生殖健康管理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强调科学防护的重要性,呼吁同学们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随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牛瑾老师围绕“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展开讲解,解读艾滋病防治“国八条”核心内容、HIV检测与干预要点、暴露前后预防知识,以及检测试剂的获取与使用方法。她强调艾滋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早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鼓励同学们消除对疾病的误解与歧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最后,我校基建后勤处卫生科凌会老师介绍了卫生科日常业务,包括内科、中医科、检验科医疗服务、医保咨询、艾滋病及梅毒免费检测、性健康门诊等信息。卫生科将持续优化校园医疗服务,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本次讲座形式新颖,内容实用,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健康防护意识和行动力。




禁毒防艾趣味科普,打破传统宣教模式
在专题讲座取得热烈反响后,3月21日,“禁毒防艾主题小课堂”在一站式学生服务驿站创新开启,打破传统单向宣教模式,以“平等对话+沉浸体验”形式,吸引80余名学生报名。活动伊始,“语艾相连”主题桌游点燃现场气氛,参与者通过桌游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还开展“谁是卧底”等卡牌游戏,让防艾知识入脑入心。游戏结束后现场回收有效反馈20份,为后续活动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知识科普环节,凌会老师结合真实案例,以同龄人视角讲解新型毒品伪装形态、社交场合自我保护等实用内容,性健康科普则采用互问互答形式,从学生困惑出发,引入知识点,最后由学生主动思考出答案。
“没想到防艾知识可以这么有趣!”参与学生小张表示,“桌游中的组词,让我记住了暴露后72小时阻断的黄金时间”。问答环节中,凌会老师就“校园HIV检测渠道”“安全套获取及使用规范”等问题逐一解答,倡导性行为“ABC”原则,守牢安全性行为的底线。



3月防艾系列活动通过“专家讲堂+一站式学生服务驿站”双轨模式,实现知识传播精准触达。专题讲座侧重系统化知识构建,一站式学生服务驿站则强化行为转化,两者形成“认知-体验-内化”的完整教育闭环。未来基建后勤处卫生科将持续创新宣教形式,继续深化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通过多元活动营造“人人知艾、科学防艾”的校园氛围,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屏障。
图/文:王希
初审:凌会
校审:胡永丽
终审:张国岗